78|3.22

推荐阅读: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tv,最快更新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!

    甄老夫子已过花甲接近古稀之年,看着却仍老当益壮,丝毫没有暮气。他心里透亮着,年纪越大,越能明白他能如此身康体健的关键。西林县气候不是很好,海拔又高,并不是适合养老的地方,甄老夫子日子却过得乐呵,一点也没感觉出来不适应,身体衰败的速度比起当地同龄人明显要慢上一大截。

    平日里供应的三餐看着平常,甄老夫子毫不怀疑它们的功效。他年轻时吃过的好东西不少,季家提供的饭食不能与那些精工细作的佳肴相比,食材的质量起码好了一筹。

    一开始,甄老夫子并没有察觉,时日一长,他自己感觉到了。不止膳食养生效用好,偶尔吃的药膳,喝的不知名果汁,功效更佳,一次两次很容易被忽略,日积月累,想不被人察觉都难。

    甄老夫子只以为是季宣和夫夫去哪里淘的优质品种,倒没起什么疑心,感叹自己收了两个好徒弟之余,只能在边上尽力为他们筹谋一二。

    晚饭后,季府前院大堂。

    下人全部撤下,邱成和即墨守在院子里,大堂只剩下季宣和夫夫同甄老夫子三人。

    “先生,安王给了弟子两个选择,要么去安王府给世子上术科,要么继续就任应州府知府,给世子编写术册,然后由专人为世子讲解,不通的地方再派人来向弟子请教。”季宣和神色平和,对于他而言,选哪个都没差。

    去安王府,勾心斗角之事无可避免,相应的,好处也多。留在应州府,则更符合他的做事原则,问题是坐到高位之后,最终也逃不过争权斗利。两条路,路上的风景不同,遇到的机遇麻烦事也不尽相同,末了却是殊途同归。

    “先生,我和云辰难以决定,弟子倾向于留在应州府,但从权利的角度出发,貌似去安王府更划算。您觉得呢?”季宣和没有保留,直接说出了他的打算。确实,留在应州府日子会过得更舒适。

    甄老夫子手指轻搭在胡须上,神情专注,思考着两种选择的利弊。一个是地方,一个是中央,换个人来,十之八~九会选择后者。世子的先生,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,时间久了,但凡能力不差,有着教授世子的功劳,怎么也能出人头地。而前者吗,虽有着世子先生的名头,实质上两人比陌生人好不了多少,地方又远离中央,就算是实权人士,地位也比不上中央官员。

    就像现代的各省省长全国有多少人知道?而主席总理几乎可以说是没几个人不认识。古代这现象就更严重了,地方官员看着实权在握,执掌一方,若在中央没有后台,很容易就被拉下马,有理都没地方说去。

    季宣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,他敢选择前者,就是知道,只要他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,安王和世子没昏了头,不说高升,至少知府这个位置他能坐的蛮稳当。再说季宣和也不是摆设,不说巴结上官,至少正常的交际往来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当初季宣和还任西林县任知县时,对于他的顶头上司闵知府,他没有刻意拢络,该送的礼他都送了,没有讨好巴结,至少也没有得罪人。在没有嫌隙的情况下,这样已经足够了。若无足够的利益交换,上官也不会轻易得罪底下人。

    出任应州府知府后,季宣和的直属上官是四川布政使司的布政使苏东姚。季宣和按照以前的方式对待,不过于亲近,也不过于疏远。反正两地离的不近,送礼之类都是邱伯负责,地方官员可不得无故离开任职之地,没有直接的交际往来,这样处理足够了。

    季宣和这样做,利弊参半,政敌少,同样同一阵营的也少。遇事其他官员无故不会落井下石,却也不会为他开脱。野心大,一门心思往上爬的官员不会采取这样的做法。

    季宣和却不在乎,他之所以会选择当官,就是想着只当个商户,财产安全人生安全都太没有保障。他又不是能常年低头隐忍之人,委曲求全的事,做一次两次可以,要他一辈子都这么做,他怕他会忍不住,哪天憋不住了,他自己都不敢保证会做出什么事来。

    季宣和有时候想想,都觉得把他放到锦朝是一个错误。你看,按他不愿受委屈的性格,开疆扩土,自立为王才是他的选择。问题是他又没那么大的野心,在不用拼命就能生活好的情况下,他就会随遇而安。性格与现实冲突的情况下,端看他如何平衡两者。

    邵云辰是季宣和的枕边人,甄老夫子是他的先生,两人与季宣和相处近二十年,对他的性子非常了解。甄老夫子看了邵云辰一眼,恰好邵云辰也侧身面对他,两人目光相对,其间的意味不言而明。

    “宣和,就在应州府吧,我看云辰也是这么想的。”甄老夫子一锤定音。这个决定并非他所愿,按他的想法,最好的选择是另一种。无奈学生更喜欢束缚少的生活,他总不能强迫着季宣和做出违心的选择。也许季宣和不在乎选择哪种,问题是,真到了王城,不如意之事桩桩件件累积下来,憋闷久了,可别把他憋出个好歹来。

    其实,甄老夫子也挺享受现在的生活。朝堂争斗或许精彩,这样平平静静的,也未尝不好。

    有了决定,季宣和趁着还有几天休息时间,开始编写术册。第一步就是批改卷子,卷子不多,只有两张,唰唰唰,季宣和很快就搞定。

    锦朝更重文,术科比起文科要落后许多,陈煜的答卷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。那些超过他这个年龄的题目不会就算了,一些小学生很轻松就能答出来的题目,他也不会,那就是锦朝教学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季宣和可不会认为世子无能,这么简单的术科久学不会,那样,他的世子之位哪会如此稳当?

    编写术册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总不能让王府的护卫久留应州府城,季宣和便决定先编些简单的,量不多,预计整本也不过数十页,还分了术数、物理和化学,都很浅显易懂。世子原有课业就不轻松,季宣和也没想着继续加重他的负担,这些不多的内容,估计够他学到年底了。至于之后的术册,那还是等他慢慢安排。

    季宣和很是庆幸,亏得他记忆力强劲,之前学过的都能像词典一样,一翻就能找出来。写手系统中,不少东西都很便宜,唯独锦朝没有的东西很贵,其中就包括超出锦朝的知识。他自己掌握的则没有这个限制,只要他不怕怀璧其罪,他有这份能力,造把枪出来都没问题。

    鉴于尽量不要露出什么破绽,就算季宣和不想王府护卫在应州府城多耽搁,该花费的时间还是要花费的。为了这么个原因而更加吸引安王的视线,完全是给自己增添烦恼。

    想到此,原先还想快速编写术册的季宣和,很干脆地放弃了原本的打算,改为每日有条不紊地编撰一些。教材不是题库,主要功能在于传授知识,季宣和不敢马虎。

    王府护卫看来早就被人嘱咐过,安安稳稳在应州府城待着,像是一点都不急的样子。知道这些,季宣和就更不赶时间了。

    谈判结束已有半个多月,各郡之间百姓开始流动。到目前为止,还不允许百姓到其他郡定居,以后吗,这点必然会放开。

    自从战火纷飞后,季宣和同邵云辰就再没跟云州府城季家、京城文家和康平县潘家联络过。那么多年过去,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原地。

    季家就算了,那里就季老太爷还算有点样子,其他人,尤其是季宣和的父母,那真是没一点做父母的样子,其中以季大夫人为最,这人脑子想偏了,再想回归到正常波段,就跟让一个挑食的人吃他极度讨厌的食物一样,完全是无解的一种存在。

    季宣和原本还想着,季大夫人虽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,至少也没直接害过他,碍于规矩,送节礼倒也没那么令人难以忍受。他不是锦朝本土人士,不会那么渴求母亲会有朝一日对他另眼相看,本着山不来就我,我也不就山的态度,面上过得去就行。

    谁想她偏要出幺蛾子,季宣和是有些家业,问题是,就他那点家产,和季府产业一比,很是微不足道,他想不明白,季大夫人这么做是何苦呢?

    如今锦朝还是锦朝,内里却全然不同了。季宣和属于锦安郡,云州府城季府则属于锦文郡,季宣和以后都不用受制于季府,连表面相安无事都不用勉强自己去维持。

    一个官员无任何不良嗜好,这对上位者来说,可能是一种威胁,孝道上有所缺漏,又不至于完全不顾人伦,有时候也能减少掌权者的猜忌。

    季宣和为此不由哭笑不得,这算不算是别样的因祸得福?相信愿意这样的官员并不多,季宣和同季府除季老太爷之外,本就无甚感情,这些事情早在末世时,他就已经看开,对于连熟人都不是的父母,他就更不在乎了。

    季老太爷年纪和甄老夫子差不多大,六年未曾有过联系,也不知道他还在不在。还有潘老太太也是,年纪同他们相仿,身体较甄老夫子更是弱上不少,季宣和倒真有些担心。所以在邵云辰提出要派人去看看潘家时,季宣和欣然同意。

    四川行省比后世中的四川版图要大上许多,季宣和所在的应州府城位于四川的西南部,距离京城路途遥远。如今又是战乱刚定,路上碰到匪徒的可能性比和平时期要大许多,人手安排成了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战事刚平,和季府一样要去其他郡探亲访友的人不少,有能力的都开始行动。各郡刚放开封锁,能弄到通关路引的人还不多,季宣和作为应州府知府,这点能力还是有的。邱伯也是快知天命之年,不再适合长途跋涉,季宣和便派了邱成带队。这么多年下来,邱成早就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,这次事情也正好让他历练一下。

    由于战火的影响,各郡通商早就停止,眼下,商户们看到了希望,一个个各显身手,想尽快打通关节分头一杯羹。

    季宣和作为应州府知府,手上就有几个名额,温同知等官员也是如此,只是季宣和拥有的名额最多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