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网 > 回到明末当军阀 > 第四百二十九节 劝进

第四百二十九节 劝进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w.tv,最快更新回到明末当军阀 !

    从极其寂寞和孤独中,突然看到阳光的时候,人真的会有一种再生的感觉。 @樂@文@小@说|

    以前杨潮只以为这是一种比喻和修辞,是用来反衬孤独的程度的,可是现在他信了。

    而且以他的亲身感受,这种死而复生的感觉还一直持续了好长时间,这可是一种难得生命体验。

    但是杨潮根本就没有心情享受这种体验,此时的他意志还是非常消沉,刚刚还在怀疑生命的意义,当他走出禁闭室小门的那一刻,所有的一切都抛到脑后去了,去你玛的生命的意义,得有多么无聊的家伙才能思考这种问题,要是他能在禁闭室里思考,老子就服了他了。

    走出禁闭室的杨潮,一心想的只是好好活,至于活着的意义,谁敢问他,他会打人的。

    杨潮现在看什么都带有一种文青男歇斯底里的情绪,以前没注意过的士兵脸上的严肃,迎风飘扬的战旗,甚至还有墙上摇摆的一根狗尾巴草,此时都那么的活灵活现,充满生机。

    看到哭着跑过来的小妾,杨潮也从来没有感觉过她有这么漂亮过。

    一下子当着众人的面扑到自己怀里,杨潮默默的抱着她抱了好久。

    很奇怪,就在昨天还是前天,反正时间不会太长,杨潮还生出过一个念头,出来以后,一定要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个倒霉的小妾,真是倒霉孩子,活活把自己男人逼进了禁闭室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杨潮硬是没有一点点怨气,他的心境在没有现在这么平和了。

    他现在真想做一个和平大使,去全世界去宣扬和平去,去宣扬生命的宝贵去。

    董小宛抬起头。看到相公那种平淡看着自己,还带着一种微笑的神态,没来由颤抖。

    她有些怀疑相公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,怎么会是那样一种看透人生世事的表情呢。

    那种眼神董小宛看过,在有些寺庙中。那种最普通的老和尚眼神中见到过,这种老和尚默默无闻身上既没有背着大师的名头,可是却跟大师一样,修行了一辈子,不争名不斗利,云淡风轻。

    可这种倒霉的眼神怎么能出现在自己相公眼神中呢。相公以前不都是给人一种犀利和桀骜不驯,以及充满那种让人迷醉的斗志吗。

    “相公,我们走吧。”

    董小宛怯生生说道。

    杨潮轻轻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小妾很贴心的给杨潮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美餐。

    杨潮还真的饿了,在禁闭室的第一天他还有心思吃饭,到后来根本一口都不想动。

    现在倒是有食欲了。但是吃的也是不紧不慢,还时不时的跟董小宛聊上两句,但是内容跟军队,跟国家,跟大势都没有一点关系,就扯一些家长里短。

    吃完饭后,杨潮突然感觉有些困了,就睡了一觉。这一觉才叫真正的香甜,梦中身处一片苹果园,那种醉人的香味那么的真实。但是一只乱飞的鸟儿吵醒了他。

    伸伸懒腰浑身舒坦啊。

    “清军没有什么动向,王璞已经稳定了所有府县的局势,受降清军绿营十万众。王璞请示要不要收编,他上报说这些人都是好兵,全都是精壮,而且或多或少都有战斗经验。”

    “那没有什么奇怪的。清廷都穷疯了,他们才不养闲人。是个人就抓在手里,那是四镇那种蠢货军阀干的事情。不够王璞不是一直都不怎么喜欢降兵吗。他不是一直主张降兵都该杀掉的吗。”

    杨潮有些好奇。

    黄元道:“这个我也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杨潮点点头:“十万清军绿营,都是清廷从北地筛选出来的精壮男丁,而且也训练了一段时间了,可以收编进去,让王璞抓紧时间操练,山东的钱粮赋税不用上交,足够养兵。”

    黄元那本子记录下来,又道:“还有一事,请大都督定夺。”

    杨潮道:“何事?”

    黄元道:“山东孔府!”

    杨潮疑道:“孔府?孔府怎么了?”

    孔府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,孔子的嫡系后代啊,身份太让人过敏了,象征意义太过重大,你尊重孔府,会让天下读书人安心,会让他们觉得你是在尊重圣教的,你打击孔府,则会让他们恐慌,连孔子后代都打击了,更何况普通的读书人。

    因此历代王朝对孔家都极为笼络,甚至蒙古人来了都没有动孔家,听说最过分的是用箭射了孔家的牌匾,后来传说中射箭的那个蒙古蛮子很快就死了,而且是莫名其妙的死了,当然这肯定是读书人宣扬出来的鬼话。

    但是蒙古人确实没有动孔家,现在清廷也没有动孔家。

    从汉武帝尊孔以后,孔家尊荣了上千年了,每一朝都有赏赐,他们家的田地比普通藩王都多的多,可以说是最顶级的豪族了,据说后世乾隆做梦,要把最亲爱的女儿嫁给比他们家更高等的家族,可是爱新觉罗都是皇家了,哪里还有更高等的,这时候大臣就想到孔家了,一说乾隆才想到,还有这么一个超然的家族,就把女儿嫁过去了,当然为了符合满汉不通婚的旧俗,因此女儿是以大臣女儿的身份嫁过去的。

    当然这依然是一个传说,编出来是为了抬高孔家的,狗屁满汉不通婚,建宁公主还嫁给吴应熊了呢。

    但是既然编出来既然有人信,那就说明他有合理性,也就是说在很大一批人的心目中,孔家是中国第一家族,是比皇家都跟高一等的家族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一个家族,杨潮也很难办,不打算动他家,因为影响太过巨大了,但是又有些不太甘心,因为孔家在山东占据的田地太多了,曲阜附近的土地基本都是他家的。在江南各地还都有一些零散的庄田,据说孔府占据的田产就有二十多万亩,这还不算其中各个主要直系的孔姓大地主家的,如果全都算上,孔子后代占据的田产怕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杨潮不是因为孔家有钱而看不过眼。他不是一个仇富的人,而是因为孔家有些为富不仁,这么大的一个家族,这么一个世家大族,却跟个恶霸一样,曲阜的人基本上都是他们家的家奴。就是普通百姓,孔家也可以生杀予夺,历朝历代都赋予了孔家在曲阜的生杀大权的。

    其实中国大部分地方都算是秦代之后的大集权制度,可是曲阜这个鬼地方,却好像春秋时候的农奴制一样。杨潮并不打算强权收取孔家的田产,但是孔家的死法和行政权却不想继续让他们保留。

    拥有这样的权力,孔家可以随便抓人,其实他们已经不仅仅在曲阜了,甚至扩张到了他们在各地的庄园上,而且还利用权势,肆意侵吞百姓田产,强占、强买。什么手段都用了。

    也许孔家掌门人不知道事情,也许只是庄头和管家狼狈为奸,但是孔家就是一杆大保护伞。而孔家之所以让官府都无法干涉,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司法权力,地方官府无权管辖他们,凡是孔家的事情,那都得皇帝批的。

    只要收取了孔家的特权,让地方官员插手地方事务。孔家仅凭身上的神秘光环,显然无法在做出那种侵占良田。欺男霸女的事情的,做了起码有人管。

    “孔家到底怎么了?”

    杨潮见黄元犹豫。又不由问道,自己还没招惹孔家呢,难不成孔家还敢找上门来。

    黄元道:“孔家劝进!”

    “劝进?”

    杨潮一时没听明白。

    “孔家给您上了劝进表!”

    杨潮懂了,自己收复山东,孔家把主意打到了杨潮头上,上表劝进杨潮当皇帝。

    杨潮很意外,但又不意外,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时候,孔家就迫不及待的派人去北京劝进,结果人才走到半道上,清军打进北京了,立刻换一个名字,继续劝进。

    把黄元手里的劝进表拿过来看了看,辞藻华丽,充满古风,到底是大家族,这劝进表写都不一样,看得出来执笔的人功力不错,十分熟稔,莫非是写出经验来了。

    杨潮有些无语,这样一个家族,大明朝廷还没有完全灭亡呢,就跳出来劝进了三回了。

    但是能说什么呢,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,孔家的劝进一定意义上代表孔夫子认可了某个政权,代表这个政权是符合礼法的,对于极力粉饰自己的皇帝来说,是极其有用的,因此乐得接受孔家的劝进。

    对孔家来说,对方接受了自己的劝进,那就得继续厚待孔家,否则就失去了合法性了,所以他们家其实就是吃这口劝进饭的,至于其他意义就没有了,历朝历代没有听说过孔府出了什么重要人物,出现过什么对历史有重大贡献的人物,当然也没有特别破坏的人物。

    除了身上有圣人的神秘光环之外,这就是一个绵长久远的平庸家族罢了。

    “大都督!”

    当杨潮看完劝进表。

    黄元突然跪倒在地,身子都在颤抖,心胸起伏着。

    “你怎么了?”

    杨潮问道。

    黄元咽了口唾沫道:“大都督不如就此接受劝进!”

    杨潮一把将劝进表扔在他的脸上,知道他为什么激动了,如果杨潮真的接受了,他此时就是第一个劝进的功臣。

    突然杨潮意识到什么问道:“这东西,不会是你跟王璞那厮传统好,威逼孔家的吧?”

    手下想让自己当皇帝,这点杨潮早就知道了,这是难免的,这是传统文化。

    但是一想如果手下想要强行给自己黄袍加身,杨潮就有些不痛快了。

    黄元道:“绝无此事,其实孔家早就想劝进,王璞兵力有限,无法保护他们家的使者,才一直拖到了现在。”

    杨潮道:“孔家来人了?”

    黄元道:“前天来的,大都督要不要见一见。”

    杨潮摇头:“不见了,这个家族太骇人了,见了本督都不知道要说什么。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,既然是孔家的人,肯定是懂得礼仪的。告诉孔家人,本都尊敬孔子,让他们安心,好好配合王璞稳定山东,就是大功一件。还有告诉他们,官绅一体纳粮,孔家是天下第一官绅自该做个表率,不日本督会派人丈量山东田亩,第一家就量孔家的,要他们配合。”

    “这,这!”

    向孔圣人的后代收天赋?黄元想都没有想过,这也太匪夷所思了,会被人骂的。

    而且会骂的很惨,而且会被骂很久,而且会骂进史书。

    “还不快去!”

    杨潮喝道。

    黄元无奈:“是是!”

    知道自己这个大都督是有些特立独行,做事情跟普通人很不一样,黄元也只能从命了,希望挨骂后,大都督不要恼羞成怒,迁怒于孔家,因为骂人的肯定不是孔家人,而是那些自作主张的老夫子。(未完待续)